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详细内容

【造院新闻】广西艺术学院成功举办“中国—东盟国际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活动周”之中国—东盟国际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研讨会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19 21:43 点击数: 【字体:

        2020年12月12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专家、学者齐聚广西艺术学院南湖校区漓江画派大楼18楼1801学术报告厅参加“中国—东盟国际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是“中国—东盟国际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活动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研讨会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翁剑青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院长、广西美术家协会主席石向东教授致辞。

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院长、广西美术家协会主席石向东教授向来自国内外各方专家、学者们的支持与信任表示由衷地感谢。他表示此次研讨会以“共享˙互通:中国—东盟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为主题,意在提供一个相对广阔与可供自由讨论的空间,让参会人员在此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进步。

d3edfd4e44eb4b999a1e50ec717539ea.jpg 

造型艺术学院院长、广西美术家协会主席石向东教授致辞

b4a8c07d3e3f427d86bb8125196629de.jpg

翁剑青主持会议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班牙格古学院(Academia CCACO)讲座教授、艺术社会学学者、北京大学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展委员)

本次研讨会通过播放视频、现场发言和线上直播的形式展开。研讨会首先播放的是国外学者和艺术家为此次活动准备的视频。由于疫情的影响,国外艺术家无法到达现场研讨。邀请的6位艺术家与学者是:日本冲绳县立艺术大学雕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条文穂,日本广岛市立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伊东敏光,泰国清迈梅拉姆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基蒂玛·查雷普拉西特(Kittima Chareeprasit),泰国艺术大学装饰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哲腊瓦特·室芮斯玛斯(Veerawat Sirivesmas),孟加拉吉大港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塑家奥拉克·罗伊(Alak Roy),印度当代艺术家苏拉吉·比斯瓦斯(Surajit Biswas)等。

日本冲绳县立艺术大学雕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条文穂展示了自己的个人大型重陶公共艺术作品,最后也对冲绳县立艺术大学的雕塑专业进行了简要介绍。

f528d67ee08b47df91ad59c294624d57.jpg 

上条文穂视频中展现的个人大型重陶作品

日本广岛市立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伊东敏光教授介绍了他个人的雕塑作品并对广岛市立大学雕塑系的情况也进行了介绍。

eae596d4bef648e3875806fad13c2b81.jpg 

伊东敏光视频中展现的个人公共艺术作品

泰国清迈梅拉姆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基蒂玛·查雷普拉西特(Kittima Chareeprasit)就泰国雕塑艺术简史的话题展开,为我们梳理了泰国现代雕塑发展的简要脉络。

646cc4b480104e21b1f0ca24700f54b8.jpg 

基蒂玛·查雷普拉西特(Kittima Chareeprasit)视频中展现的泰国碧娜里桑比塔的公共艺术作品

泰国艺术大学装饰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哲腊瓦特·室芮斯玛斯(Veerawat Sirivesmas)介绍了泰国的雕塑与公共艺术,从意大利西尔帕•比拉斯里(Corrado Feroci)教授和泰国艺术大学的创建开始,泰国开启了雕塑和现代艺术的进程。哲腊瓦特·室芮斯玛斯的视频帮助我们了解泰国现代雕塑艺术的演变脉络、艺术风格、内在精神以及发展趋势。

7edb7b6f24f8444695e2c1a9d2a6ab50.jpg 

哲腊瓦特·室芮斯玛斯视频中介绍的泰国雕塑家的作品

孟加拉吉大港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塑家奥拉克·罗伊(Alak Roy)介绍了他个人创作的大型公共雕塑。这位艺术家擅长于大型泥陶的制作技术,与中国的情谊十分深厚,曾受邀参加诸如吉林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等地进行雕塑创作。

5725d1dc17684d13b668a6dca535fb25.jpg 

奥拉克·罗伊(Alak Roy)创作的公共雕塑

印度当代艺术家苏拉吉·比斯瓦斯(Surajit Biswas)同样介绍了他个人的艺术创作。这位艺术家的装置、公共艺术作品表现出对社会政治的关注,并在以黄麻棒为主要材料上进行了不懈的探讨。

b4e08321912a40dc9309ce23166e9389.jpg 

苏拉吉·比斯瓦斯(Surajit Biswas)视频中展现的个人艺术作品

538f4e80921f42a395ca31e2768129a7.jpg 

与会人员观看国外专家发言视频

 紧接着是到现场的国内专家学者的研讨,首先学术主持人翁剑青教授发表开场白。他提到仅仅谈论雕塑的风格和美学经验的塑造方法远远不够,我们应该重点探讨雕塑与城市的关系及营造、促进公共空间的建设。翁教授主要从在地性、互动性和参与性三个方面对艺术与公众的关系进行了论述。翁教授的开场白后,在场各位学者和艺术家依次发表了关于雕塑与公共艺术的观点和看法。

98ef9cf1dc144ef992f56b0cc07f86db.jpg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伟发言

张伟老师从自身的角度谈及雕塑艺术在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内在的关联性以及其身份的思考,认为雕塑和公共艺术有差异,从事后者的创作需涉及复杂、多元的知识。他提出公共艺术的问题即匠人在创作中的参与度、发言权与主动性。我们需要学会倾听,需要更多的社会责任。

4f940207d64a41f895e2d1650b728daf.jpg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洪亮

王洪亮老师以大连英雄公园中的城市雕塑《血与火》这一作品为个案展开讨论,从创作理念与方向展开详细的论述,提出了公共艺术对于环境改造或转换功能的思考。

1a18ef1017ac40ffb752ba40a95794ef.jpg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张敏杰教授

张敏杰老师阐述的是城市壁画艺术对城市地标的意义,为我们展现了很多国家、地区的壁画经典,这些壁画经典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性符号。他对泰国壁画精彩的国家历史与日常生活叙事性亦赞叹不已。

baf17cc1eb8c47239cf5c9afaefcf849.jpg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小平

罗小平老师围绕高校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教学与学科建设这一议题展开话题,分析国内外雕塑专业的教学观念及特点,提出通过引导学生的个人兴趣等方式来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多维度提升。

21410112174145a1a6915fffdbf05bf4.jpg 

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秘书长、中国雕塑院青年雕塑家创作中心主任鲍海宁

鲍海宁老师延续罗小平教授提出的议题继续深入,表达个人对于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教学的感受,以学科设置与专业发展为方向,谈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3c973fe47e6f4e688cc18bfddc714528.jpg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河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魏小杰

魏小杰老师就郑州大学美术学院的教学与学科开拓过程中的现状展开探讨,重点谈及了高校目前服务当地社会文化的职能属性。

42b707a083ea4812aadc911318c7cfad.jpg 

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教授李占洋

李占洋老师以公共性为切入点进行个人观点的阐述,话题内容涉及三个:一是公共艺术的浪费问题;二是改革开放、西学东渐的空前融合,为促进当代艺术的发展形成了多重铺垫;三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公共艺术的基点在于公民意识。

c27b77f88d8f412f84165e0e7de58149.jpg

汕头大学教授、南方公共艺术研究院理事长张宇

张宇老师以曾经的个人经历作为分享,以自己所策划的“中国公共艺术三十年”高峰论坛为例,主要对三个方面:一是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的关系、二是关于公共艺术的推动、三是学科建设问题等进行了分析。

72befb81cf4946b3b8aedcaf41ada76d.jpg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朱智伟

朱智伟老师带来的话题是“公共雕塑的入口之一——风格量化教学”,这一独特的教学思考以及对课程的设计与执行始于疫情网课,她认为:对新风格的量化可以较好的让学生跳出以具象写生、将照片做成雕塑的路径依赖;课程未来的隐性的重点不是具体的某一种风格,而是对不同风格的量化总结、消化、学习,最终达到风格间的自由切换与融合,使风格为我所用。

4598fe3917e74e839a64fb508e083315.jpg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雕塑系主任李惠东

李惠东老师从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的概念出发进行阐述。他认为东盟城市雕塑的打造不仅是雕塑园的问题,需求从总体的策划上进行文化点宣传,比如更多地是从整体出发,雕塑只是一个具体的落脚点,其核心是为文化服务。比如广西的公共艺术设计可以从海上丝绸之路的角度,从国家的现实与艺术需要入手进行整体规划。

27a67f9177814d21a6edaca74f60092c.jpg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卫东

张卫东老师就自身院校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说,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3384ef5594d248179592aaab8f09995d.jpg 

广州雕塑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陆增康

陆增康老师围绕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发表观点。他认为:一是对于当今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补充,尤其是旧城改造中存在许多问题;二是认同翁教授提到的百分比艺术;三是对于主题性的题材创作,要多融入社会因素;四是围绕国内外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交流与合作的机制进行讨论,比如已经举办了七届的南北雕塑展,在今后的策划上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广州、陕西、海南以及广西的范围,可以扩展到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赋予这个展览更为宽阔的视域。

1ca9d7c1eb074bf98b1aa33d1c6b958b.jpg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四工作室主任曹晖

曹晖老师就第四个议题中外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交流与合作机制问题发表个人体会,并总结了三个环节提供三重保障,一是学术把关的流程;二是合理的资金投放步骤;三是健全友好的退出机制。

8beb68999851469d914d2486594e1e88.jpg 

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雕塑艺术学会会长陈学博

陈学博老师简要谈论个人对于雕塑与公共艺术的看法,同时结合环境因素积极探索色彩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独特作用,并尝试将亚克力等新材料融入艺术创作之中,使雕塑的现代感、运动感与流动性焕然一新。

cb7fc613c65b443ea327cadd8f28f6ba.jpg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周阿成

周阿成老师就自身所在学院公共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分享,提到院校进行了多次的办学方向完善和调整,让公共艺术的专业人才培养能够更好适应城市化进程、社会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需要,以及公共艺术包括城市雕塑如何去适应时代发展,赋予公共艺术时代性和未来性。同时,从艺术与传统、艺术与人文、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生活去进行创新拓展,给公众最大限度的创造。

5d912127454e4a0db40522fc1ba4071d.jpg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张弦

张弦老师就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分享,对广州美术学院多年来雕塑与公共艺术专业与学科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以及有关的重大事件予以介绍。

20df34065db746d284163bf1515115ae.jpg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池灏

池灏老师就雕塑专业的成立与发展展开话题,提出雕塑系在成立之初存在的一个概念,即以培养艺术家和城市雕塑制作者为教学目的,并从实际情况出发谈论学科改革的两个方面,一是接受政府的工程,进行公共艺术的创作;二是满足社会需求的改变。

cfe2762c8e23457bafd57c4525a9c783.jpg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于猛

于猛老师就会议议题展开论述,围绕雕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个人见解。

650b06b27bc44dd3b51a4e7d0fc20b2f.jpg 

北京城市创景环境艺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艺术总监张高山

张高山老师从公共艺术设计与规划实践者的角度进行切入,从自己公司策划并得到执行的一些成功的具体案例入手分享个人的心得体会。

c024b56d6298455486b311a8f92b5bf6.jpg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公共艺术委员会会长李元秋

李元秋老师从公共艺术策划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并发表个人观点,与参会者分享了他所策划的青岛国际雕塑艺术节(2012—2018年)、民勤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万荣黄河文化国际雕塑大展等几个经典案例,阐述了公共艺术项目策划的三个基本原则:独特性、国际性和落地性,并对公共艺术项目策划方案的实现过程、公共艺术项目形式的创新与拓展、公共艺术项目的社会效应以及未来的策划方向与展望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展开。

7585ad1cf84642b5b6186f4995d883d3.jpg 

天津美术学院景观.跨媒介工作室主任李世伟

李世伟老师围绕大数据和自媒体时代的特性作切入点,探讨教学实践中网络、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提示关注虚拟网络上的公共空间这一资源。

27ee41fb726e4a0ebc3f75337a816dea.jpg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主任姚艳玲

姚艳玲老师就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在公共艺术方面的做法进行分享,从两个方向入手:一是“实”,强调的是在实践中成长,分享了西安美术学院开展的几个公共艺术艺术活动;二是“虚”,认为虚的概念是一个趋势,如疫情期间的网络课程以及在线的毕业作品展,雕塑与公共艺术的教学与创作应该学会如何去适应这种大趋势的变化。

0212770785314598bda9c45ba8d3ce00.jpg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陈志奎

陈志奎老师就近年来自身所参与的项目,如大型国际机场规划、新区艺术都市的规划、国外最前沿的公共艺术考察等中产生的思考进行分享,一是围绕生态公共艺术进行评判;二是分析公共艺术的制度和立法;三是针对有关公共艺术的理论现状进行分析。

a440ba7cc7184e358434923b47d2d86f.jpg 

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陈洁

陈洁老师从南宁在中国—东盟关系中的意义入手,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来思考公共艺术的社会公众性,并在公共艺术切入社会时谈及了地方性、地方社群的认同问题。

5a60aeaf0abf4632a22608af864795b8.jpg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孔庆坚

孔庆坚老师以自身参与创作的个案展开讨论,谈及了外部因素削减创作热情的现状,同时围绕会议议题展开详细的论述。

由于时间的关系,很遗憾还有一些出席研讨会的专家未能发言。与会专家围绕本次活动主题“共享·互通:中国—东盟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的教育、教学、创作、实践等方面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涉及到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海外(或东盟国家)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前景、高校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教学与学科建设、中外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交流与合作机制、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的数字化以及媒介拓展等一些议题,为中国—东盟国家的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前瞻性的思考与方向,也为2022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东盟国际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活动周的举办提供了理论思考与学术铺垫。

39fd2f5944e642f582eebd2aab17178c.jpg

1845040a2b2d41eb929835188494531b.jpg 

研讨会现场

 

图文整理:雷萍  宋玉玲

摄像:造型记者团赵美琦

编辑:宋玉玲

审核:胡春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