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院学术】中国—东盟国际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论坛方案
一、活动宗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将共建“一带一路”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提出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五年多来,“一带一路”从倡议变为现实,正在让沿线各国人民共享开放成果。
作为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近年来,广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擦亮“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名片,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东盟的全方位合作。广西艺术学院作为广西唯一一所艺术类高等院校,以共赢为发展的目标,推动广西文化与东盟国家文化的交流。造型艺术学院意借此契机,与广西区、市、地级市政府相关部门,与国内及东盟国家著名雕塑家及公共艺术创造者们共同探讨和打造中国东盟国际城市艺术,为城市建设、校园建设出谋献计,扩大广西艺术学院的国际影响力,凸显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壁画与公共艺术专业与学科。
二、活动主题:
共享˙互通:中国—东盟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
三、参加单位:
中国及东盟国家政府规划建设机构或企业、艺术院校、艺术机构
等。
四、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二)承办单位: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处
(三)组委会成员名单:
组织委员会主席:蔡昌卓 郑军里
组织委员会副主席:毛茂林 韦俊平 侯道辉 韦文帝 伏虎 韦春灵
组织委员会主任:韦俊平
组织委员会副主任:石向东
组织委员会委员:吴霜 袁援 赵 克 秦记洪 陶雄军
刘旭朝 黄月新 贺明 张燕根 黄国栋
胡春涛 罗薇丽
组织委员会工作人员:李梦红 韦扬锋 许玲玲 刘宇航 齐雪松
贺珊珊 雷 萍 包宜雄 李俐莹 马 倩
李 嵘 杨力一 郭泰民
五、活动内容:
(一)中国—东盟国际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作品展
开幕式:2020年11月21日
展出时间:2020年11月19日—11月25日
展出地点:广西艺术学院南湖校区美术馆
作品数量:60余件
原定时间不变,作品数量增加至100件(其中区外和境外作品60件,区内作品40件),境外艺术家的作品以约稿的形式进行征集和展出,艺术家本人不到现场参加展览活动;国内艺术家的作品同样以约稿的形式进行征集和展出,但是否到现场视疫情情况而定。
参展艺术家(拟定):
国外艺术家:
日本:上條文穂(日本冲绳县立艺术大学 雕塑系 教授(硕)博士生导师)
伊東敏光(広島市立大学 芸術学院院長 教授(硕)博士生导师)
韩国:禹宽壕(弘益大学 陶瓷与玻璃系 教授 (硕)博士生导师)
国内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孙韬(博导)、李辰(博导)、白晓刚
曹晖、孙璐、张伟、王中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深圳雕塑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孙振华
中国美术学院:张敏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魏小明、王洪亮、吴昊宇、常宝麟
西安美术学院:王志刚、陈晓春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殷晓峰
四川美术学院:李占阳
湖北美术学院:陈洁
广州美术学院:黎明、陈克
天津美术学院:景育民、李迅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蒋铁驪、罗小平
中国雕塑学会理事:程兵
山西大学:张卫东
《雕塑》杂志主编:唐尧
南京艺术学院:朱智伟(雕塑系主任)
云南艺术学院:张仲夏
吉林艺术学院:王麒均
山东艺术学院:池灏
(二)中国—东盟国际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研讨会
研讨会时间:2020年11月21日
研讨会地点:广西艺术学院南湖校区漓江画派大楼101室
参加人员:
中央美术学院:孙韬(博导)、李辰(博导)、白晓刚
曹晖、孙璐、张伟、王中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深圳雕塑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孙振华
中国美术学院:张敏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魏小明、王洪亮、吴昊宇、常宝麟
西安美术学院:王志刚、陈晓春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殷晓峰
四川美术学院:李占阳
湖北美术学院:陈洁
广州美术学院:黎明、陈克
天津美术学院:景育民、李迅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蒋铁驪(丁硕赜联系)、罗小平
中国雕塑学会理事:程兵
山西大学:张卫东
《雕塑》杂志主编:唐尧
南京艺术学院:朱智伟(雕塑系主任)
云南艺术学院:张仲夏
吉林艺术学院:王麒均
山东艺术学院:池灏
原拟定邀请国内外学者到校举办研讨会,视疫情情况,如果境外人员无法到现场,就将论坛调整为国内研讨会,或者国外学者采用网络线上的形式参与研讨;如果国内学者无法到校,就邀请区内学者进行研讨,邀请的学者可以不限于雕塑与公共艺术方面的专家,可以是研究中外尤其是中国—东盟文化与艺术交流方面的专家与学者,境外、区外学者可以以线上形式参与研讨。
(三) 收藏国内外雕塑作品
此项内容为新增,拟收藏10件东盟国家的雕塑与公共艺术作品,
用于推进造型艺术学院中国—东盟雕塑与公共艺术作品特色展示厅的建设。
(四) 出版作品集(内含活动文献内容)
2020年12月初整理好资料,送交出版社排版。
六、具体工作进程及其他
(一)具体工作进程
计划在2020年11月19日—25日期间举办,从2019年11月启动,具体工作进程安排如下:
1.2019年12月
确定工作思路,草拟实施方案。
2.2020年2月
确定实施方案,明确分工。
3.2020年4、5月
确定参展、参会、讲座以及创作营创作人员,发送邀请函。
4.2019年6、7月
调整各项工作,为论坛好各项准备。
5.2019年8月
进行活动前的完善与排查工作。
6.2019年9月
考虑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最终落实论坛召开的各项事宜。
(二)邀请函
先生/女士:
由广西艺术学院主办,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承办的“中国—东盟国际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论坛”将于2020年11月19日在广西艺术学院相思湖校区举行。
届时将有来自国内外雕塑与公共艺术领域的 20 余名专家学者参加这一学术盛会,与会专家将围绕“共享˙互通:中国—东盟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这一主题,对新时代中国—东盟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的发展、使命与担当作深入探讨和学术把握。
本次会议日程安排为:11月20日与会代表全天报到,11月21日举行会议,11月22日代表离会。研讨会期间,“中国—东盟国际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作品展”将同时在广西艺术学院南湖校区美术馆展出。
广西艺术学院
2020年9月15日
(三)活动分组及具体安排
序号 | 分组名称 | 分组成员 | 负责内容 | 联络人员 |
1 | 领导小组 | 组长:刘旭朝、石向东 副组长:胡春涛、黄国栋、罗薇丽 组员:李梦红、韦扬锋、许玲玲、刘宇航、齐雪松、 贺珊珊 | 全面负责论坛各项事宜 | 雷萍 |
2 | 展览小组 | 组长:李梦红 组员:壁画系教师 | 负责作品的收稿、布展、守展、撤展、退稿等工作 | 李梦红 |
3 | 创作小组 | 组长:韦扬锋 组员:雕塑系教师 | 负责安排创作营活动事宜 | 韦扬锋 |
4 | 研讨会小组 | 组长:许玲玲 组员:公共艺术系教师 | 负责研讨会现场布置、流程、及研讨会所有相关事宜 | 许玲玲 |
5 | 宣传小组 | 组长:雷萍 组员:李俐莹、李建燊 赵心语 | 负责宣传海报、横幅、邀请函、标签等宣传类工作 | 雷萍 |
6 | 后勤小组 | 组长:雷萍 组员:李俐莹、包宜雄、马倩、王菲燕 | 接送专家,为各项工作以及专家提供便利。负责开幕式等相关工作 | 雷萍 |
7 | 摄像小组 | 组长:周祥 组员:王晓强、石国柱、造院记者团 | 用摄影、摄像的方式全程记录论坛的各项活动 | 组长:周祥 组员:王晓强、石国柱、造院记者团 |
8 | 翻译小组 | 待定 | 论坛过程中为外籍人员进行翻译、交流 | 马倩 |
9 | 出版小组 | 组长:胡春涛 组员:李梦红、韦扬锋、许玲玲、刘宇航、齐雪松、 贺珊珊、郭泰民 | 出版《共享˙互通:中国—东盟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论坛文献集》 | 郭泰民 |
七、经费预算
序号 | 经费项目 | 金额(万元) | 计算依据 |
1 | 作品运输费、邮寄费、装裱费 | 4.5 | 用于校外作品的运输、邮寄、装裱等费用 |
2 | 专用材料费 | 6 | 用于拟收藏10件东盟国家雕塑与公共艺术作品创作材料费 |
3 | 设计费、制作费 | 14 | 用于拟收藏10件东盟国家雕塑与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费、创作制作费 |
4 | 劳务费 | 5 | 研讨会校外专家劳务费 |
5 | 宣传费 | 0.5 | 用于活动整体宣传费、材料打印费等 |
6 | 书籍设计费 | 3 | 《共享˙互通:中国—东盟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论坛文献集》设计、排版费 |
7 | 书籍出版费 | 7 | 《共享˙互通:中国—东盟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论坛文献集》出版费 |
8 | 总计 | 40 |
附录:
中国—东盟国际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邀请展暨中国—东盟国际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研讨会征稿函
作为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近年来,广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擦亮“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名片,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东盟的全方位合作。
广西艺术学院作为广西唯一一所艺术类高等院校,以共赢为发展的目标,推动广西与东盟国家文化与艺术的交流。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集雕塑、壁画与公共艺术设计学科与专业于一体,强调以“公共性”为共通点的学科共融共美,学院加强自身建设与发展的同时,也希望与国内乃至海内外高校、学术机构加强联系与交流,以展览、研讨会的形式促进雕塑与公共艺术学科方向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不同国家、不同院校、不同艺术领域之间合作往来。特举办此次中国—东盟国际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邀请展,并同时举办相关议题的研讨会。
具体方案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
承办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处
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协办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中国—东盟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创作中心
广西艺术学院城市雕塑研究所
广西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研究所
二、中国—东盟国际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邀请展
(一)展览时间及地点
1.展览时间:2020年11月19日—11月25日
2.展览形式:线下展览与线上展览结合的形式
3.展览地点:广西艺术学院相思湖校区美术馆
(二)征集范围及方式
1.本次征集活动为全国范围及海外(东盟国家),由主办单位邀请雕塑与公共艺术领域内的艺术家参展。
2.展览拟展出作品70件。
3.每位邀请艺术家可以提供2-3件(组)作品参展。参选者应在2020年11月10日前将参展作品(每件作品照片文件名设置为作者+作品名称+尺寸+材质,图片大小控制在2—5MB)发送到主办方指定电子邮箱:415940695@qq.com。
4.参展作品于10月25日—11月1日期间寄送至展览地点,运输费由举办单位支付。
5.展览联系人:雷萍,18978837971。
(三)作品要求
1.每位雕塑家最多可提供2件参选作品。雕塑的概念包括传统的架上雕塑以及各种空间、环境类作品。
2.参选作品必须是作者本人原创作品,要求拥有作品全部的知识产权。
3.参展作品要求为不小于50cm的雕塑定稿小样(定稿小样必须为树脂、金属、石材等不易破碎的材质,不宜用纸、石膏等易碎材料)。如有需要可附安装与陈列要求或示意图。
(四)后续落地服务
本次参展的作品如有放大,将另由主办方与其作者签订确认文件及作品加工意向书,最终加工成足尺寸雕塑,永久落地于广西艺术学院校园内。
三、中国—东盟国际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研讨会征稿函
(一)活动主题
共享·互通:中国—东盟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
(二)研讨会议题
主要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1.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海外(或东盟国家)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前景
3.高校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教学与学科建设
4.中外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交流与合作机制
5.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的数字化以及媒介拓展
(三)研讨会时间及地点
研讨会时间:2020年11月21日全天
研讨会形式:线下与线上研讨相结合的形式
研讨会地点:广西艺术学院漓江画派大楼101室
(四)研讨会征选要求
1.由主题发言和自由讨论为主,指定主题发言专家学者请提供题目或PPT。
2.紧扣主题,观点鲜明,突出学术性。
(五)研讨会联系人
郭泰民:15177109657
中国—东盟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国际论坛组委会
2020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