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造院学术】中国—东盟国际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系列学术讲座之一——北京大学翁剑青教授分享“公共艺术与社会共同体的交往”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16 10:12 点击数: 【字体:

aeaab9d2ba1f472b9fd156ee3c9d2e41.jpg 

随着中国—东盟国际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学术活动周的顺利召开,中国—东盟国际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系列学术讲座也随之拉开帷幕。2020年12月13日上午,在广西艺术学院相思湖校区人文楼4210阶梯教室,我院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翁剑青教授开展以《公共艺术与社会共同体的交往》为主题的学术讲座。翁剑青教授同时也是西班牙格古学院(Academia CCACO)讲座教授、艺术社会学学者、北京大学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展委员。本次讲座由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胡春涛担任学术主持。我院雕塑系、公共艺术系的师生到场聆听。

78d1c89b251147c3bb405b2cb9e20089.jpg 

60b33dbd8047411298dcefc1ffa5b17b.jpg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我院胡春涛副院长表示非常荣幸能请到翁剑青教授来我院举办这场特殊意义的学术讲座。这次学术讲座是我院中国—东盟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活动周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希望翁教授能通过今天这个平台,分享自己多年来在公共艺术学术研究领域内的感悟与心得。

e6cdbb39e60f47df86fe8c4af83c39b0.jpg 

我院副院长胡春涛博士主持学术讲座

翁剑青教授从公共艺术的功能入手,他认为公共艺术是构建和沟通多元共同体的重要手段,在面临被商业和政治宣传所占据的公共空间,回到对日常经验呈现与培养是公共艺术表达的重要途径。社会与个体、公共与个人以及公共艺术如何呈现公众都是颇具文化哲学层面思考的关系问题。

翁剑青教授最后通过三个公共艺术的典型案例:北京大栅栏杨梅竹斜街改造、艺术家宋冬的《物尽其用》以及艺术家黄于纲的《凉灯:那块田里长出来的画》,用以阐述公共艺术融入而非“介入”日常生活的创作方式是其发挥构建与沟通多元共同体重要作用的切入口。

eb59e43e7ce5440fa466b3fa76f7ab1c.jpg 

翁剑青教授进行分享

c0a66453f71448928626d00e4f486108.jpg

406dec9b01604d8bb7571ca98ba6c78d.jpg 

师生认真聆听讲座

除此之外在师生互动环节,同学积极踊跃提问,与翁剑青教授进行了交流互动。翁剑青教授对同学的问题一一作了回应并给与相关建议以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6797c2f0234b426a847e86e14aaff27a.jpg 

学生提问并与专家积极交流

5fcd0a584c1a4525a61855d0251e1564.jpg 

翁剑青教授认真倾听我院学生的提问并一一进行解答

通过此次讲座的举办,无疑加深了同学们对公共艺术的认识与理解。让同学们对本次东盟城市雕塑展和公共艺术的交往有了一个更新、更全面的认识。整场讲座脉络清晰,资料翔实,内容饱满,既拓展了同学们的艺术视野,也为我们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意见。

5af0537522bb4268aa15aaacf1783920.jpg 

与专家合影留念



文字:黄星源  造院记者团韦钊萍

图片:雷萍  造院记者团彭烨、蒙雨沁

审核:胡春涛

编辑:宋玉玲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