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造院学术】南边谈话:公共艺术润境——第五届广西公共艺术周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2-26 23:25 点击数:184 【字体:

9ef532413dd449aa89793258350512af.jpg

2024年12月17日,“南边谈话:公共艺术润境——第五届广西公共艺术周学术论坛”在广西艺术学院相思湖校区演出厅举行。本次论坛由广西艺术学院、广西美术家协会、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政府主办,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与南宁市青秀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共同承办。

67a7bfbfaea94da79e2220b7067ca368.jpg

论坛现场

论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参与。校外嘉宾包括原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第十届全国美展总评委、本次论坛学术顾问朱国荣,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振宁,泰国艺术大学校长助理、装饰艺术学院教授塔区利·蒙盖要,著名当代艺术家、公共艺术家、纪录片导演、诗人沈少民,DCL伦敦设计中心联合创始人、城市策划人、建筑师马晓威,野城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策展人、艺术家野城,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浙江省雕塑学会理事、艺术家徐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设计与创意学院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葛俊杰,百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泰国东方大学艺术与文化管理专业领域哲学博士、副教授、国家二级景观设计师杨帆等。校内嘉宾有广西艺术学院教授、广西公共艺术周发起人、本次论坛学术顾问张燕根,设计学院副院长吴红梅,学报编辑部宁立正教授,建筑艺术学院副教授陈罡以及造型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石红霞、党委副书记孟科、副院长罗薇丽等。本次论坛由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公共艺术研究学者、评论家、策划人陈确担任学术主持,造型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教师贺珊珊博士担任论坛主持。

e3a7bd60b7234d939474ce939b6a8648.jpg

贺珊珊主持论坛开幕

452d24d81d2e4a659ebf52b8a5d27fa1.jpg

陈确担任学术主持并介绍论坛基本情况

 

开幕致辞,赠书仪式

论坛伊始,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罗薇丽代表学院致辞并介绍活动背景和主旨。她提到,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本次活动是在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引领下,对传统文化的承前启后,也是对当代中国精神文明的积极探索;广西艺术周活动已成功举办了5届,离不开兄弟院校以及各位专家学者的建言献策;本届广西公共艺术周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举办户外公共艺术作品展,在新质生产力驱动背景下,探索公共艺术发展趋势,完善广西公共艺术生态,服务地方发展;二是举办学术探讨活动,为艺术研究和教育工作者搭建交流平台。本次公共艺术周的主题是“公共艺术润境”,把南边谈话也辐射到了东南亚地区,搭建起与东盟国家公共艺术交流的桥梁。

d7ff13c60afd46969e9a05819b6490cf.jpg 

罗薇丽副院长致辞

之后是赠书环节。本次活动的嘉宾方振宁教授为我院师生赠书三十余本,书籍为方教授过去十余年间策划的诸多国际艺术展和艺术家个案研究书籍,展览涉及法国、德国、西班牙、巴西、哥伦比亚和瑞士等国,内容涉及建筑和艺术两个领域。

a2e79d72a5fc44a08ca662a99455e50e.jpg

赠书仪式


主题演讲,精彩纷呈

学术主持陈确博士首先感谢了本次论坛的学术顾问朱国荣先生和张燕根教授,并对本次论坛的主题进行了阐释。今年的主题“南边谈话·公共艺术润境”是去年的主题“南边谈话·公共艺术的地理性”的延伸,“公共艺术的地理学”是从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视域下审视公共艺术的在地实践,尤其是在南疆绿城南宁探讨公共艺术,就更加具备了地理学的意味;今年的主题“公共艺术润境”旨于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探讨公共艺术基于不同主体和维度的独特功能价值,超越空间美化层面,致力于生活世界、艺术世界和理想世界的三元重合,公共艺术将扮演触媒体和摆渡者的角色,共塑美好生活的人类愿景。其次,他感谢各位嘉宾对活动的大力支持,“南边谈话”注重学术品质、话题深度和结构设计,已经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品牌活动。本届研讨会的嘉宾结构更加丰富,他们都是非常活跃的学者、艺术家和策展人,都在各自领域有非常精深的研究和实践,能从不一样的视角输出真知灼见。

01  方振宁:伊顿的色彩学与色彩艺术

由于论坛前日,方振宁教授已经给学院师生开了一场《公共空间中的艺术》讲座,因此研讨会当日,方教授选择了色彩艺术主题。方振宁教授以瑞士艺术家、教育家伊顿为例,阐述了色彩学和色彩艺术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伊顿是现代色彩学的奠基人,他的研究从主观感觉和客观原理两个方面来研究色彩规律,对世界艺术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现在教学中的色轮、色谱和色标都是依据伊顿的色彩学研究理论。方振宁教授强调了基础教育和实验性教育的重要性,并展示了伊顿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和教材,鼓励同学们学习和研究色彩理论。

d18dd68713e1428a947a0a8cb79b3e19.jpg

方振宁教授作主题演讲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家

 

02  塔区利·蒙盖要:公共艺术与人生

 塔区利·蒙盖要(Thatree Muangkaew)教授通过视频展示了自己的一些雕塑和公共艺术作品,并分享了创作灵感来源。他的作品大多源于他的日常生活,如与家乡和养猫有关的作品、在印度的冒险经历中感受到的点点滴滴形成的创作灵感等。他还介绍了在泰国、印度、格鲁吉亚、马来西亚、韩国、土耳其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创作项目,包括泰国艺术大学的作品、城市花园的景观设计、泰国商业中心的公共艺术互动作品等。

c19e18d2958748f1a09b6d344c793088.jpg

塔区利·蒙盖要教授作主题演讲

(泰国艺术大学校长助理、装饰艺术学院陶瓷系教授)

 

03 沈少民:有温度的公共艺术

艺术家沈少民提出,作为创作者,自己对直觉的把握更加敏感,然后介绍和阐释了自己最新的艺术作品,在安腾忠雄设计的美术馆举办的个展,是以美术馆前面一大片稻田为依托,以水稻为元素,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在昊美术馆的展览,是以人与环境紧张对立关系为内核的三组作品;他的艺术体现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和对人类生存、食物尊重和生物多样性的思考。

154199fa972d41eeb8a107332425f367.jpg

沈少民先生作主题演讲

(著名当代艺术家、公共艺术家、纪录片导演、诗人)

 

04 马晓威:城市更新的公共结构

 马晓威先生探讨了城市更新中的公共结构问题,他认为艺术和公共两个都是主题,而其中的关系一个向内、一个向外,面临着艺术和公共叠加性的问题。他认为城市的核心是公共属性,公共艺术应从公共性角度进行思考。他分析了年轻人与城市的关系、城市更新的模式以及公共艺术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构建城市公共结构的方法,通过城市建构而重构我们的未来。

e4f90939c6c0488e94b0b46689750e78.jpg

马晓威先生作主题演讲

DCL伦敦设计中心联合创始人、城市策划人、建筑师)

 

05 罗薇丽:乡建语境下公共艺术的当代表现

罗薇丽副院长分享了乡村振兴语境下艺术乡建的三种模式:艺术导入型、艺术入驻型和艺术合作型,并通过案例分析了公共艺术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和功能。她还总结了公共艺术在当代的四种表现方式:传统艺术元素融入与创新、现代设计理念运用、社区与艺术家合作、跨领域融合实践。她最后呼吁艺术乡建的路上大家携手同行,共同思考所需要的公共艺术的多元性。

bd6b5adc8b6c4d9fbf02ad32f5792b53.jpg 

罗薇丽副院长作主题演讲

(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副教授)

 

06 野城: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思维革命

野城先生阐述了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思维革命。他认为语言就是生产力,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语言的发展史,新质文明的未来是人工智能和人的人机合体时代,空间思维是设计师、建筑师和艺术家的核心竞争力。他介绍了自己在空间设计方面的实践和思考,包括人工设计和人工智能设计的结合,以及空间的多重属性。然后他通过一些未来艺术作品和元宇宙项目,强调了跨界思维和空间整合的重要性。

e8ccb737585a45be8fd7e68d162785a4.jpg

野城先生作主题演讲

(野城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策展人、艺术家)

 

07 徐戈:动态艺术介入公共空间

徐戈副教授分享了自己在公共艺术创作方面的思考和实践。他通过案例展示了自己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空间所创作的作品,有机械雕塑、风动装置和AI生成的影像作品等。徐戈老师也介绍了很多参与的展览项目、公共项目和公益项目,这些作品串联出了他的个人艺术脉络和艺术语言的成熟过程,他还强调了公共艺术在艺术家的个体表达和公众解读中的特殊性。

9629a3fb6bbf4b5ebd4563aa5466b006.jpg

徐戈副教授作主题演讲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浙江省雕塑学会理事、艺术家)

 

08 葛俊杰:公共艺术提升城乡文化品质

葛俊杰副教授探讨了公共艺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他强调了公共艺术对提升城乡文化品质的重要性,并通过公共艺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了公共艺术与建筑及地方特色文化的融合方式。他还提出了在人工智能时代做好城乡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包括文化激活老空间、产生多元效应、塑造场景与人共生的状态等内容。

74ff0e672a4f410197650ce9592cf14f.jpg

葛俊杰副教授作主题演讲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设计与创意学院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09 杨帆:“印象·那西”艺术乡建项目

杨帆副教授介绍了“印象·那西”艺术乡建项目。该项目依托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江凤村那西屯的文化资源,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为核心目标,探索了“文化+艺术+产业”的乡村发展模式。他分享了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果,并反思了艺术介入的适当性、乡村内生动力和资源整合等问题。

3d0038cfb5b7400d954df61339ba5c54.jpg

杨帆副教授作主题演讲

(百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泰国东方大学艺术与文化管理专业领域哲学博士、副教授、国家二级景观设计师

 

10 丁硕赜:边界与路径·我的公共艺术实践

丁硕赜副主任以《边界与路径》为演讲主题,他总结了自己近十年公共艺术的探索和实践,以亲身实践概括了四种公共艺术创作的方法和路径:分别是偏学院体系下的创作方法、临时性的公共艺术、创作如何转化为公共艺术和数字艺术,他注重方法的自觉,强调在艺术实践中对方法的研究和梳理。

580d3a62c3c746439bda1d08b0de039a.jpg

丁硕赜副主任作主题演讲

(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副主任、高级工艺美术师)

 

对谈讨论,思想碰撞

在对谈讨论环节,由学术主持陈确博士分别向嘉宾们提问,嘉宾们围绕广西本土艺术生态、公共艺术的发展方向与特殊性、艺术与科技的融合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朱国荣先生介绍了上海公共艺术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打造城市15分钟社区生活艺术圈的理念;沈少民老师强调了公共艺术的启蒙作用,认为艺术家应走在技术前面;方振宁老师建议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资源进行教学研究;张燕根教授希望继续搭建学术平台,促进不同领域的交流;野城老师强调了学生提问能力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徐戈老师探讨了公共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定位和与公众的对话;马晓威老师分析了中国和英国城市发展的异同以及公共性在公共艺术中的重要性;塔区利·蒙盖要教授认为美好城市应是宜居且可持续发展的。

266b3d1e76a64bdcb55db843c2f71104.jpg

论坛对谈讨论环节

最后,罗薇丽副院长作总结发言,感谢所有嘉宾的参与和支持,并希望将活动继续做好,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本次论坛过程热烈、话题深刻,产生了积极的学术交流效果,对推动广西公共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公共艺术领域的学术研究做出了一定的增量贡献,同时也丰富了跨学科研究的学术声音。让我们期待明年“南边谈话”的到来。

34e486768ba74efdad83c6e32fe3f700.jpg

与会嘉宾和主办团队合影

 

 

图文:贺珊珊  苏晨

编辑:郝丹嫣

一审一校:陈  

二审二校:雷  

三审三校:罗薇丽


分享到: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加载中...